首页

搜索 繁体

在北宋当名医 第169(2 / 2)

夫乔迁新居,快进来坐,我让内子准备好茶水了。”

许黟挑眉:“这么早喝茶,不合适吧。”

“食过早,就不算早了。”吴关山说着,问许黟可吃过。

许黟说他在路上买了包子吃。

这不,他顺道买了肉包子,一边吃着一边走过来,时间刚刚好,两不耽搁。

许黟跟着吴关山入内,见到他的娘子,他行礼喊了一声“嫂嫂”,便见吴关山的娘子笑盈盈的看着他们。

“快进来,别都站着了。”她说罢,给许黟他们倒了茶,才带着小女儿回屋,把堂屋留给他们。

吴关山心里想着尽早去见那得病的妇人,就催促道:“快喝了茶,我们就出门。”

“既然着急,怎么还让我进屋喝茶?”许黟不慌张,把茶喝完了才说道。

吴关山道:“你头次来我家,我要是不让你进门,内子会生气的。”

许黟哑然失笑:“行,我们走吧。”

县城已然熙熙攘攘,喧闹的市井充斥各种各样的声响,大街小巷皆是人间烟火味儿。

此时,许黟跟着吴关山离开县城,坐上城外候着的牛车,赶往城外的小村。

……

路途颠簸,半个时辰后,牛车停下。

他们来到一间茅草屋外,吴关山敲门,不一会儿,就有一个穿着打补丁的壮汉出来。

壮汉看到吴关山时,激动地喊:“吴大夫,你终于来了。”

喊完,他再去看旁边的人,更激动了:“这位就是吴大夫说的许大夫吗?两位快快请进。”

许黟疑惑看向吴关山:“他们怎么知道我们会过来?”

吴关山道:“我昨天跟他说了。”

他们进来屋子,壮汉便说:“内子就在里面呢,我去叫内子出来。”说完就转身跑了。

许黟目光扫过周围,这屋子的陈设,与他刚穿过来时的情景相差不大,就是杂物多了一些。

很快,壮汉就领着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妇人出来。

这妇人面色萎黄,好似打上一层厚厚的蜡,嘴唇黯淡无色,许黟视线下移,先是落到她的腹部,再停到她的双腿上。

见着她走路步伐虚浮,只单从外表上看,就可以观出她身体不正常。

许黟默默的收回视线,与坐在他旁边的吴关山对视一眼。吴关山问道:“你也看出来了?”

许黟没有回答他,先让妇人坐下来,他取出脉枕,要为她诊脉。

“多谢许大夫了。”壮汉握紧妇人的手,对着她点点头。

妇人坐下,小声说:“我这病,吃了吴大夫开的药汤,也不见好转,许大夫能看?”

许黟如实道:“不知,还需问诊后才可以判断。”

吴关山在旁边插话:“你们夫妇俩可放心,他的医术不低于我,甚至能和老师相比。”

“吴兄莫要打趣我。”许黟咳嗽两声,提醒说道。

因为提前知道妇人得的是逆经之证,许黟在诊脉时,先往这处去想,切其脉搏,脉象呈现细数。

问她平日里可会腹不满,但自觉痞满。

妇人回答:“会,来时去后,胸口都会闷得慌。”

许黟问:“如便怎样?可会溏黏味臭?”

妇人羞涩点头,确实如此。

许黟接着问:“麻烦将舌伸出来。”

问题一出,妇人便将舌伸出,许黟见她舌微微带着降色,舌上有刺,默然地点点头。

问完,许黟看向看他们,说道:“这是血虚,阴虚虚热内扰所致,要开芍药地黄汤才行。”

“芍药地黄汤?”吴关山眉梢微微皱起。

“对的。”许黟看向他,说道,“这汤方出自《备急千金要方》,吴兄不知吗?”

吴关山想了想,了然记起,随即点了点头:“记起来了,确实有这么一个方子。”

他说完,就问许黟,是否按这个方子直接开药。

许黟沉思说道:“她体有狂热,还要加一味黄苓。”

吴关山喃喃自语:“黄苓可治湿热痞满,确实得加上这一味。我怎么就没想到呢……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