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你想看他,跑西边窗户去候着,不用有时没时找借口去四楼啦。”
另一位小护士脸一红:“呸,你明明也想看。”
那小护士撇撇嘴:“谁不想看啊,好看的男人当然是大家都想看啊。我还想调到四楼去呢,可惜不能。只要他能看我一眼,我才不嫌他是坐轮椅的。”
林思危听她们旁若无人的聊着,心想,这是什么样的英雄啊,难不成比顾洽还好看?
看来好看的人都交给国家了啊。
蛋糕
连续两天往省轻工局打电话, 直到第三天,终于联系上了郁建秀。
出乎林思危意料的是,郁建秀竟然给了她家中地址, 邀请林思危去她家做客。
这是私人关系的意思。
跑惯江湖的林思危有一种预感, 郁建秀对自己的“另眼相看”,除了是校友之外, 大概还有一些其他原因。
胡巧月在积极恢复中,虽然还无法行走,但医院给她配了两把拐, 她耐心摸索着,居然也能撑着拐在室内小挪几步了。
听说林思危要去郁建秀家,胡巧月倒也没有意外。
“这个郁副厅长对你倒是有知遇之恩, 你去她家做客, 手上不能太轻了, 买点像样的、拿得出手的礼物带去。”
“知道的, 奶奶。”林思危柔柔地答应着。
她来省城前就已经想好了, 郁建秀这样的身份, 见识广阔, 晋陵市面上能买到的东西,人家并不缺,省城只会更多更好。而晋陵的这些企业去省里, 少不得都会带土特产, 郁建秀家里也不会缺各地土特产。
所以林思危带的是一份特别的礼物。
胡巧月也知道林思危办事牢靠,无需多关照,便开玩笑道:“该不会这个郁副厂长家, 有个年龄相仿的儿子吧?”
好家伙,奶奶这联想能力够可以啊。
林思危直接被逗笑:“我还真不了解郁厅长家里的情况, 不知道有没有儿子啊。但有一点,你孙女应该没这么受欢迎吧?”
“谁说没有。我孙女人品相貌哪个不出挑,又聪明。就聪明这一点,最最要紧,可遇不可求的。”
真是个护短的老人家啊。
…
省城博物院旁的有一条林荫道,百米多长,走到头是一道高大的圆拱门,走过拱门,便是省直机关家属院。
郁建秀住二号楼三楼,一套干干净净的两居室,客厅不大,靠墙一对双人沙发,沙发上铺着白色缕空针织布,客厅中央一张小圆桌,桌上放着一套茶具。
郁建秀显然刚回家,厨房里水刚烧开,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。
“不好意思啊,我烧水呢。小林你坐。”郁建秀招呼着她,自己返身进厨房倒水去了。
林思危打量着屋子,有个朝南的房间,房门敞开着,一眼能望见里头一张书桌,一面书柜,显然是间书房。这么看,她家只有一间卧室,最多只住着夫妻二人,不存在奶奶口中“年龄相仿的儿子”。
而客厅门口有个挂勾,上面只挂着一只黑色女式挎包,门口鞋架上也只有三双女式皮鞋。
再看客厅里也没有烟灰缸,看来郁建秀像是独居。
郁建秀泡了茶端出来,是漂亮的玻璃拉丝杯,杯中茶水热气腾腾,一朵金黄的菊花正在打转。
“这是花茶,安省山里收的,一杯就能泡开一朵,又清香又好看,最适合你这样的小姑娘。”
“谢谢郁厅长。”林思危双手接过茶杯,又放回茶几上,“我给您带了一份礼物。”
郁建秀笑道:“哎呀你这孩子,给我带什么礼物嘛,我啥都不缺,怎么能收你一个小姑娘的礼物……”
话音未落,郁建秀的视线却落到了林思危手中:“这是……”
林思危打开一个盒子,里面是一本制作精美的册子:“您看看呢?我想您应该喜欢。”
郁建秀好奇接过,打开第一页,就忍不住笑了。
赫然一张黑白照片,却是二十多年前苏省粮食技术学校的大门。当年那甚至不能称之为“大门”,两个门柱之间只有四五米,一扇铁门就可以遮住所有,旁边挂着一块斑驳的木牌,写着“苏省粮食技术学校”。
第二页,又是另一张照片,几个学生凑在实验桌前,睁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试管里的液体。
郁建秀轻轻地“呀”一声,笑容变得温柔。
因为中间那个戴着眼镜的女生,正是郁建秀。
“这照片哪来的啊?”郁建秀抚了抚照片,发现和第一页的校门旧照一样,画面看着有年头,相纸却是簇簇新的。
所以照片是新洗的呀。
林思危道:“都是我从校资料室里找出来的。我看着这张照片像您,又看了年份和学生名单,就能确定是您。还有这个,是59年校三好学生的表彰名单,有您呢。还有这个,是全省优秀团干部表彰,学校收藏了当年的报纸,我都给翻拍的。”
册子一页一页翻着,郁建秀